首页  >  媒体中心
睡了相当于没睡?研究提示:碎片化睡眠不仅增加痴呆风险,还会影响代谢健康!
2025-08-19

35.png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踏实,第二天感觉脑袋昏昏沉沉,记性也变差了。尤其是第二天有很重要的考试或者会议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可不仅仅是没睡好,而是大多数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也就是碎片化睡眠。简单来说,就是你能睡着,但睡不稳,容易惊醒。

11.png

可能你觉得碎片化睡眠不是大问题,毕竟还是有睡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近日,一项发布在Brain期刊的研究发现,长期的睡眠中断,可能会影响血脑屏障的稳固性,甚至诱发局部微小血管损伤。长此以往,会加速大脑的衰老和认知能力的下降。


01 睡不好觉 脑子老得快


我们大脑里布满了极其细小的血管网络,负责为脑细胞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把废物运走。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微小血管守护者的周细胞,它们紧紧附着在血管壁上,不仅帮助维持血管结构稳定、控制血流,还保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保护脑组织不受有害物质的侵袭。

22.jpg

血脑屏障微血管横切面示意图(Source:researchfeatures.com)

和免疫系统类似,周细胞也有工种之分。一类是负责生产功能的M型周细胞,擅长调控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血管生成;而另一类则是负责运输功能的T型周细胞,更擅长在血液和大脑之间运输各种物质。

这和我们睡不好有什么关系?

一项针对1200多名老年人的研究给出了答案。研究者使用一种活动记录仪客观地测量参与者的碎片化睡眠程度,简单说,就是夜里醒来多少次、睡眠是否连续被打断。同时,在参与者去世后,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大脑特定区域(如与高级思维相关的前额叶皮层)的基因活动。

结果发现,那些生前睡眠更碎片化(睡眠频繁被打断)的老人,他们大脑中的M型周细胞的基因活动水平显著升高了。睡眠质量越差,这种升高越明显。而T型周细胞的基因活动则没有显示出这种与睡眠的关联。

33.png

睡眠化睡眠和周细胞标记基因表达(Source:Brain,2025)

通过追踪了这些老人生前长达十年的认知能力变化,包括记忆力、思考速度等,研究者发现:大脑中“建筑工”周细胞(M型)基因活动水平越高的老人,他们在去世前十年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就越快。而“运输工”周细胞(T型)的基因活动水平则与认知衰退速度没有明显关联。

44.png

去世前十年内周细胞标记基因表达与认知衰退速率的关系(Source:Brain,2025)

说到阿尔茨海默病,自然少不了APOE ε4基因的身影,毕竟它是目前公认的最强遗传风险因子之一。研究人员评估了多种与痴呆症相关的神经病理学与M型周细胞、T型周细胞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比如β-淀粉样蛋白负荷、神经原纤维缠结、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脑淀粉样血管病等等。

55.png

与痴呆相关的神经病理学和M型、T型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Source:Brain,2025)

携带APOE ε4基因的人,大脑中确实会积累更多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也更快。但这种基因似乎不会直接影响大脑血管上周细胞的活跃程度。

这意味着碎片化睡眠对周细胞的影响,可能是独立于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一链路也逐渐变得清晰。碎片化睡眠促使大脑特定区域的M型周细胞过度活跃,这种周细胞的异常变化可能损害脑血管功能,或影响正常的血流调节,最终导致认知能力加速下降。

也就是说,睡不好觉,真的会让我们的脑子“老”得更快。


02 不仅影响大脑  碎片化睡眠还搅乱代谢系统


除了对大脑的影响外,长期碎片化睡眠更会顺手把全身的代谢系统搅得天翻地覆,比如血糖失控、胰岛素失灵,炎症四起等等。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与安稳睡眠的同伴相比,经历碎片化睡眠的小鼠迅速陷入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它们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身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大幅下降(葡萄糖耐量受损),对胰岛素的反应也变得迟钝(胰岛素抵抗),而这些都是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核心标志。

66.png

碎片化睡眠小鼠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Source:Cell metabolism, 2024)

这种代谢的混乱并非孤立存在,还伴随着显著的认知功能滑坡。这些睡不好的小鼠在水迷宫中难以记住逃生平台的位置,也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新物体识别测试中表现呆滞,难以区分新旧物体。

77.png

碎片化睡眠小鼠在迷宫游戏和新事物认知的表现显著低于对照组(Source:Cell metabolism, 2024)

深入分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变化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碎片化睡眠小鼠的血浆中有多达65种蛋白质水平异常升高,35种显著降低。而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归类分析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葡萄糖稳态的严重失衡,这也证明了睡眠中断可直接扰乱了调控血糖的核心生理过程。

88.png

碎片化睡眠小鼠的蛋白质水平出现异常变化(Source:Cell metabolism, 2024)

在下丘脑,碎片化睡眠还会导致一些关键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TNF-α, IL-6等)的蛋白质水平大幅飙升。经历碎片化睡眠的小鼠,其下丘脑区域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显著下降。这意味着这个关键的“指挥部”正处于能量饥饿状态。

下丘脑本身能量摄入不足和核心信号通路的抑制,直接导致了其调控全身葡萄糖代谢的能力瘫痪,并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03 不仅要睡的久 睡眠的连贯性是健康的基石


长期碎片化睡眠绝非仅仅是精神不好的小问题,而会影响我们机体的方方面面。保证充足且连续的睡眠,是维护代谢系统稳定运行和认知功能健康的重要一环。

想要摆脱“睡个稀碎”,重新拥抱健康睡眠,这几点是关键:

要懂得“攒劲儿”睡觉。这个劲儿,就是睡眠动力,或者叫睡眠压力。简单说,白天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越连续,晚上入睡就越容易,睡得也越沉。到了晚上,让床回归最纯粹的睡觉功能,别在床上刷手机,给大脑一个明确信号,“躺下,就是该关机入眠了”。

让身体带着“微微的疲惫感”入睡。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是培养健康疲劳感的绝佳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活动。不过,运动虽好,时机很重要,睡前2小时需要让身体和大脑都平静下来,准备迎接睡眠。

打造你专属的“睡眠生物钟”。这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睡眠节律。核心就是:固定上床时间,固定起床时间,雷打不动,周末也不例外。比如,设定晚上11点左右熄灯,早上7点左右起床,天天如此。这样,身体内部的时钟就会逐渐校准,到点自然犯困,到点自然清醒。

给大脑和身体松松绑。睡前紧张焦虑是睡眠大敌。可以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好或坐好,把注意力轻柔地放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身体的起伏,放下纷乱的思绪,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这种放松训练能有效降低焦虑水平,为安稳睡眠铺路。

好睡眠最直观的标志是,醒来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思维清晰,能高效应对新的一天。如果你已经努力调整了生活习惯,睡眠碎片化的问题依然顽固,可及时寻求医生或睡眠专家的帮助。关键要放轻松,好睡眠是可以找回来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维护大脑健康的方法很多,但至少现在,保证好的睡眠,绝对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大脑健康做的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ref:

Hamid, M., Detroja, T. S., Tripathy, S. J., et al. (2025). Sleep, pericyte subtyp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a journal of neurology, awaf161.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f161

He, Q., Ji, L., Wang, Y., et al. (2024). Acetate enables metabolic fit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during sleep disruption. Cell metabolism, 36(9), 1998–2014.e15.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7.019




原标题:睡了相当于没睡?研究提示:碎片化睡眠不仅增加痴呆风险,还会影响代谢健康!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PengzuLab(ID:gh_aa8a2dd42126),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