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当年轻人开始 “枕” 救睡眠:智能枕如何站上消费新风口?
2025-07-21

从古至今,吃喝拉撒睡,无疑是人生头等大事,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如何让自己睡得更好”这件事。但现在睡好已经成为奢侈的事,凌晨两点的朋友圈还在刷新,工位上的咖啡续到第三杯,连做梦都在赶项目进度的人不在少数。

当 “睡够八小时” 从生理本能沦为需要刻意完成的 KPI,我们才突然惊觉:那些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睡眠,正在悄悄偷走白天的活力、情绪的稳定,甚至对生活的热情。睡眠这件事,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既基础又金贵,既日常又迫切。

前段时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更是给我们致命一击,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里,有48.5%存在睡眠困扰问题,颈椎病患者超4800万。年轻人正在因加班、刷剧、焦虑成为“特困生”,我们正在成为被睡眠问题困住的年轻一代!不少人表示睡醒更困了,还不如不睡。

11.gif

而睡眠最终的“伴侣”枕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搜枕头推荐网络上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荞麦枕、乳胶枕、记忆枕、鹅绒枕……直接给人整不会了。不少失眠群体露面吐槽,想挑个能睡着的枕头真难。

22.jpg

甚至现在智能枕都出来了,有消息称米家、鸿蒙智能等巨头纷纷布局智能睡眠市场,这就得挖挖这智能枕到底怎么个智能法!


01 智能枕到底智能在哪里?


所有的枕头在宣传卖点时都打着最符合人体颈椎工学,快速入睡的名头,但传统枕头无一例外在使用过程中时间过长导致支撑力不足导致颈椎悬空,要么因过硬硌得头皮发麻。智能枕恰好能解决这点:

  • 动态调节:枕头成为“颈椎24小时理疗师”

刚躺下时,传统枕头常让人纠结 “高度是否合适”,智能枕的自动适配功能却能让人瞬间放松 —— 头部接触枕面的 3 秒内,内置压力传感器就会感知头颈曲线,通过枕芯分区充气或调节模块,自动调整到贴合肩颈的角度。比如习惯侧睡的人,枕头会悄悄把单侧高度抬高 2 厘米,避免肩膀受压;翻身平躺时,又能快速回落至自然承托状态,整个过程毫无机械感,像有人在暗中微调枕头形态,完全不会打断入睡节奏。

33.jpg

哪怕是夜里爱翻身人群,传感器也能在0.5秒内捕捉翻身动作,及时给到新睡姿下的支撑。有使用智能枕头的用户反馈:“翻身无感切换,像有双手托着颈椎下沉,枕头像长在身上一样贴合”。

  • 主动干预:告别被鼾声打醒

当你睡得正香时被身旁人的鼾声打醒,这简直是21世纪最让人崩溃的事。而智能枕具有止鼾干预功能,当呼吸传感器检测到连续 3 声鼾声,枕头靠近颈部的一侧会轻微隆起 5 毫米,用微妙的角度变化打开气道,整个过程类似 “有人轻轻托了下脖子”,既不会惊醒使用者,又能有效减轻打鼾声。

有用户分享“以前有人在旁边打鼾,我必须给他打醒重睡,现在完全不用管,一夜好眠到天亮”。

44.jpg

  • 无感检测:比手环更懂你的睡眠

睡醒后拿起手机,APP 里的睡眠报告更像一位贴心的睡眠顾问。不仅会显示 “深睡 2 小时 15 分”“翻身 8 次” 等数据,还会结合用户体验细节给出建议:“凌晨 3 点翻身频繁,可能因室温过高(检测到 26℃),建议搭配空调联动降温”“枕头左侧压力较大,或许该调整睡姿避免单侧受压”。这种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建议的方式,让用户觉得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真的在关心我的睡眠感受”。

尤其适合睡觉不喜欢戴手表/手环的朋友,对比手环,无佩戴异物感,数据误差降低60%(因直接接触躯干核心区)。

55.jpg

  • 轻柔唤醒:不用害怕起床铃

清晨被闹钟惊醒的 “起床气”,智能枕的智能唤醒功能也能巧妙化解。它会根据睡眠周期判断最佳起床时段 —— 如果设定 7 点起床,若检测到 6:40 处于浅睡期,就会用渐强的自然音效(比如模拟晨光鸟鸣)轻柔唤醒;若 6:50 仍在深睡,则会适当提高音量,但始终避免刺耳铃声,让人醒来时少了 “被强行拽起床” 的烦躁,反而有种 “自然醒” 的舒展感。

此外,部分智能枕还会植入小型音响,用来播放助眠音乐如白噪音等,也可以作为闹钟使用,在早晨把你从睡梦中唤醒。


02 智能枕能稳坐下一个风口吗?


跟每一个刚起步的市场一样,现在智能枕市场也非常混乱,主要是产品价格和质量高低不一,用户甄别困难。在淘宝搜索“智能枕”后,发现产品价格跨度太大了,从几百到几千,但宣传核心功能又大差不差。

66.jpg

在大牌尚未全面入局形成垄断的智能枕市场,早期发展的混乱状态,让不少用户心里打了问号。

有网友坦言,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智能枕宣传,脑袋直接 “卡壳”: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只能凭着功能描述,把这些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简单归成几类。

枕头本是人人必备的刚需品,背后藏着不小的市场体量。曾几何时,去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旅游,几百上千块的乳胶枕几乎成了游客必带的 “伴手礼”,这足以说明,在 “睡个好觉” 这件事上,愿意多花钱、甚至花大钱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不只是智能枕,整个智能睡眠市场近年都在加速扩张。从智能床垫到助眠仪,各类智能化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填补智能家居市场空白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犯了难:这些智能睡眠产品,真的有效果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尽管当下市场和产品还处在杂乱阶段,但智能化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 智能化寝具正把 “人适应寝具” 的传统模式,转变成 “寝具适应人”,这将从根本上颠覆整个品类的使用体验。况且,米家、鸿蒙智家等生态阵营已陆续切入智能睡眠市场,这让该领域潜藏着更多待挖掘的用户。

至少那些一心想睡个安稳觉的年轻人,是真的愿意为这份 “好眠” 买单的(比如我自己)。


03 年轻人是否愿意为了“智能”买单?


对于习惯 “用新科技解决旧问题” 的 Z 世代,使用智能枕更像是一种 “生活方式宣言”—— 就像他们会为无线耳机放弃有线款、为智能手表放弃传统石英表,用智能枕替代普通枕头,也是 “拥抱智能生活” 的自然延伸。

一句话:年轻人会买,但只买 “懂自己” 的智能枕。

智能枕正在成为年轻人的 “睡眠消费新选项”,但这种购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建立在 “解决实际痛点 + 符合消费理念 + 满足情感需求” 的基础上。对于品牌而言,想要抓住这波红利,需要跳出 “堆砌功能” 的思维,真正站在年轻人的生活场景里 —— 比如针对租房族设计 “可拆卸便携款”,针对考研党开发 “静音无光模式”,针对颈椎前倾人群优化 “支撑角度算法”。当智能枕从 “通用型科技产品” 变成 “年轻人的专属睡眠伙伴”,买单自然水到渠成。


写在最后


当颈椎枕换了一茬又一茬,助眠香薰空了一瓶又一瓶,那些被失眠和颈椎问题缠上的年轻人,总会在某个深夜点开购物软件里的智能枕链接。它的宣传页写满诱人承诺:自动调整高度、监测睡眠质量、联动智能家居助眠…… 可放下手机摸了摸脖子,又会想起抽屉里那几个号称“专治失眠” 却积了灰的枕头。

智能枕到底值不值得买?或许就像有人觉得几百块买个能提醒翻身的枕头是交智商税,也有人愿意为那 0.5 秒的自动支撑调整买单。毕竟,对常年对着电脑的上班族来说,晨起脖子不发僵就是实实在在的舒服;对总在凌晨三点醒的人而言,能多睡 10 分钟深睡就是难得的恩赐。

所以你有没有被失眠、颈椎问题所困扰?你觉得智能枕是不是智商税,你愿意为此氪金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参考链接:

  • https://www.sohu.com/a/575140214_602588

  • https://post.smzdm.com/p/aev8l3n3/

  • https://www.leikeji.com/article/70450




原标题:当年轻人开始 “枕” 救睡眠:智能枕如何站上消费新风口?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GET IT Updated(ID:gh_c0f38e3990e1),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