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这周有大事——2025.10 WEEK 5
2025-10-31
往期回顾

10.31.png


公众号无素-2-05.png


1.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睡眠障碍AI驱动诊疗中医大模型研发项目签约仪式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蓉娟教授与北京医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皞罡教授在北京进行“睡眠障碍AI驱动诊疗中医大模型研发项目”签约仪式。三方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在心身医学细分领域实现“中医临床经验+AI技术研发+智能诊疗服务”的深度融合,为中医特色诊疗与前沿技术的结合开辟新路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作为中医临床与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郭蓉娟教授团队在中医睡眠障碍诊疗领域积累数十年临床经验与深厚学术积淀,其对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的精准把握、对睡眠障碍中医诊疗规律的深刻洞察,为项目提供最前沿、最贴合临床实际的专业指导,是推动中医特色与技术创新融合的核心引领者。北京医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此前打造的“八高四化”智慧医院产品体系与第二代智慧一体化医疗平台(IIH2.0),已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积累丰富技术实践与数据处理经验,且在AI与医疗系统融合领域持续探索,为技术赋能中医诊疗提供可能;此次合作中,其凭借医疗数据治理与智能平台搭建的核心优势,成为连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临床需求与技术研发的关键枢纽。

此次合作,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郭蓉娟教授团队的临床经验为核心,将前沿AI技术融入中医睡眠诊疗,是对中医特色诊疗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东方医院将把在睡眠障碍诊疗领域的宝贵临床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诊疗工具,从而推动优质中医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内容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1.2 中国睡眠研究会极端环境与睡眠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哈医大二院召开

为推动黑龙江省睡眠医学及癫痫事业的发展,加强黑龙江省睡眠及癫痫相关专业医师的学术交流与多学科融合,近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极端环境与睡眠专委会、黑龙江省睡眠学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癫痫专委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2025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极端环境与睡眠专委会学术年会、黑龙江省睡眠学会年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癫痫专委会年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年会”在哈尔滨召开。

中国睡眠研究会黄志力理事长线上致辞,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吕强部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李剑锋会长、哈医大二院王广志副院长为会议开幕式致辞,中国睡眠研究会极端环境与睡眠专委会主委、黑龙江省睡眠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癫痫专委会主委、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癫痫及睡眠障碍中心朱雨岚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

 11.png

主旨报告,图片来源:哈医大二院供图

会上,黑龙江省睡眠学会成立了六个专业委员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发作性睡病专委会、社区与基层工作专委会、中医睡眠专委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委会和睡眠生理药理专委会。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癫痫与睡眠分会场以及睡眠障碍疾病诊疗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精彩学术讲座,探讨了癫痫及睡眠的基础与临床,以及睡眠障碍的治疗新进展。(内容来源:哈医大二院)  

 

1.3 2025睡眠障碍与健康学术论坛在沪举办 多学科专家共议前沿进展

近日,由上海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医学会男科专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共同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承办的“2025年睡眠障碍与健康学术论坛”在BFC外滩金融中心成功召开。本次论坛跳出单一学科局限,深度融合泌尿男科、内分泌、神经、麻醉、中医、护理及心理等多学科视角,共同聚焦睡眠障碍这一影响全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22.png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王彤处长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王彤处长首先肯定了当前健康促进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强调健康促进是提升全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应持续推动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其中睡眠健康防治尤为重要。面向未来,呼吁各方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通过政策协同、科普深化与数字赋能,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新格局,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切实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内容来源:文汇报)

 

1.4 破解儿童“睡不好”难题 儿童睡眠障碍诊疗迎破局

日前在厦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儿科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发育行为分会场,围绕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33.png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供图

多位权威人士从临床价值、国际经验、应用实践等角度分享了前沿观点。他们普遍认为,曼乐静® 褪黑素颗粒的引入,为儿童睡眠健康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专业解决方案。

“我国儿童睡眠障碍治疗存在发生率高、认知不足、治疗手段匮乏等痛点。”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杨健指出,褪黑素是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的儿童用药,而曼乐静®褪黑素颗粒作为该品类药物,不仅是中国首个获批、专用于儿童睡眠障碍的处方药,更是国内首个药用级褪黑素——它既填补国内儿童睡眠障碍治疗空白,为医生和家庭提供科学新选择,也为我国儿童睡眠障碍诊疗注入新动能。(内容来源:经济参考网)

 

1.5 杭州“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启幕,引领脑机产业新纪元

近日,位于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正式启幕。作为对外展示脑机接口产业成果的重要窗口,该展厅由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依托强脑科技打造,集中呈现了脑机接口从科学探索到产业落地的全景图景。

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从“科学前沿"迈向“产业刚需”,“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将其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构建开放协同的实验平台已成为产业跃迁的关键基础设施。

 44.png

图片来源: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

中心设立了多个场景体验区,其中冥想睡眠体验区里布置了舒适的体验座椅,可亲身感受Easleep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OxyZen仰憩舒压系统和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带来的放松体验。通过脑电检测与AI算法分析,这些产品帮助人们调节压力、改善睡眠,让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内容来源:看点时报)

 

公众号无素-2-06.png


2.1科技新产品

SleepSpace获NIH资助,打造首款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疗法,改善失眠、认知和心理健康

SleepSpace正在重新定义数字疗法的未来。这家由NIH资助的人工智能睡眠科技公司近日宣布获得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颁发的“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资助,用于开发全球首款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疗法。该疗法不仅旨在治疗失眠,还将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提升认知能力,并为心理健康护理开辟全新模式。

SleepSpace的研究项目将通过一项为期11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验证,参与者为180名患有中度至重度失眠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除了评估SleepSpace智能手机的效果,该研究还将探索深度睡眠(慢波睡眠)改善是否能显著提升记忆力和认知表现,尤其针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及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症(ADRD)。

 66.png

图片来源:SleepSpace

SleepSpace智能手机通过分离工作与睡眠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用户可将主手机放置在另一个房间,而SleepSpace则作为专用夜间设备使用,默认启用飞行模式、勿扰模式和暗屏模式,同时限制社交媒体使用,帮助用户建立更健康的数字边界。

SleepSpace不仅提供全天候无接触睡眠追踪,还整合了Apple Watch和Oura等可穿戴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其专利的EMF屏蔽床头充电器进一步减少电磁辐射对睡眠的干扰,而自适应音景和昼夜节律灯光则通过环境优化自然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SleepSpace推出了Dr. Snooze AI,这是首个专注于睡眠的人工智能助手。它结合用户数据提供精准指导,并在必要时由人类专家审核互动内容,以确保高精度和个性化体验。(内容来源:公众号“医健网”)

 

2.2研究新发现

《柳叶刀》:老药新用,每日一次降低OSA呼吸事件超3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临床高发睡眠障碍。据统计,我国约有1.76亿患者,居全球首位,整体患病率高达23.6%。OSA与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尽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但其长期依从率不足50%,成为临床管理的主要难题。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

近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题为“Sultiame once per day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FLOW):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ose-finding, phase 2 trial”的临床研究结果。

这项由欧洲多国研究者共同完成的大型II期临床试验证实:碳酸酐酶抑制剂Sultiame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改善中重度OSA患者的呼吸事件、夜间缺氧及日间嗜睡,且安全性良好。这使其成为OSA药物治疗领域极具潜力的新选项。(内容来源:公众号“睡眠云中心”)

 55.png

图片来源:THE LANCET

 

2.3专利新动态

海尔智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用于监测睡眠状况的方法及装置、智能睡眠系统”

根据天眼查 APP 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 用于监测睡眠状况的方法及装置、智能睡眠系统 ",专利申请号为 CN202111369079.1,授权日为 2025 年 10 月 24 日。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智慧家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监测睡眠状况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睡眠时的生理参数和行为信息;根据生理参数确定用户的当前睡眠阶段;根据当前睡眠阶段,获取当前睡眠阶段下可能发生的异常睡眠状态;根据行为信息,与异常睡眠状态下的基准行为信息进行特征比对,确定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由于各种异常睡眠状态往往是发生于特定的睡眠阶段下的,本申请通过生理参数确定睡眠阶段,并采集用户行为信息,与当前睡眠阶段下可能发生的异常睡眠状态进行特征比对。本申请综合考虑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和行为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况,能够提高对异常睡眠状态监测的准确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监测睡眠状况的装置及智能睡眠系统、存储介质。(内容来源:证券之星)

 

微信图片_20241121150204.jpg


1. 技术驱动诊疗革新:

· 中医 AI 大模型、脑机接口设备(如 Easleep 安睡仪)和智能手机数字疗法(SleepSpace)推动睡眠健康从 “经验医学” 转向 “精准医学”,实现 “监测 - 干预 - 反馈” 闭环中国科普网。

2. 细分人群需求凸显:

· 儿童专用褪黑素药物、老年认知障碍关联研究(如 SleepSpace 的 RCT 试验)和区域联盟建设(如泛长三角睡眠中心),标志着行业从 “普适化” 向 “个体化” 转型。

3. 政策与基层服务强化:

· 北京超百家睡眠门诊扩容、全国睡眠技师培训(武汉)和社区网格化管理(青岛),构建 “筛查 - 干预 - 随访” 三级服务体系,推动资源下沉。

4. 中西医与跨学科融合:

· 中医辨证施治与 AI 结合(如东方医院大模型)、西医药物创新(如 Sultiame)和多学科论坛(如上海会议),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全周期健康管理。

5. 消费与资本双轮驱动:

· Oura 超 9 亿美元融资、海尔智能睡眠系统专利和脑机接口产品体验中心,显示健康科技赛道热度持续,硬件智能化与服务场景化成核心竞争力中国科普网。

核心趋势:睡眠健康正从 “疾病治疗” 转向 “主动预防”,技术普惠化、服务精准化、生态全球化将重塑行业格局,政策支持与基层医疗能力建设是破局关键。



本文编辑:Mark,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为整理编辑,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