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这周有大事——2025.8 WEEK 4
2025-08-29
往期回顾

8.29.png


公众号无素-2-05.png


1.1 “创异破局·智启新程 2025-2026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在长春举行,多家空调品牌聚焦健康睡眠

8月22日,以“创异破局 智启新程”为主题的2025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在长春举办。多家空调品牌聚焦健康睡眠问题。

 11.png

图片来源:CAIS空调论坛

海信空调以“健康新风+睡眠场景”解决方案获得行业关注,荣获“2025-2026年度中国空调行业健康新风领军品牌”称号,旗下新风系列产品也双双加冕,海信新风空调X7Pro荣膺“中国空调行业母婴级空调领军产品”称号,海信新风空调X3Pro获得“中国空调行业睡眠级空调领军产品”荣誉,以实力定义健康睡眠呼吸新标准。

 22.png

图片来源:CAIS空调论坛

TCL空调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与在健康新风领域的深耕细作,一举斩获“健康新风领军品牌”与“AI睡眠健康之星”两项奖项。(内容来源:潇湘晨报网&大众网)

 

1.2 毫米波雷达+人工智能,清雷科技硬核产品亮相沈阳睡眠医学年会

近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暨睡眠障碍疾病诊疗学习班”在辽宁省沈阳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注册参会专家达779人,汇聚全国睡眠医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共同探讨睡眠障碍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与研究进展。

 33.png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供图

多位与会专家强调,睡眠障碍不仅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等)的重要诱因,更可能与猝死等严重健康事件密切相关,堪称“根源性疾病”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新传感器+AI”的创新技术正迅速从理论走向临床,成为推动睡眠医学精准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44.png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供图

作为国内非接触式睡眠监测领域的引领者,清雷科技CEO丁玉国应邀在大会做题为《数据驱动的睡眠精准诊疗——非接触监测与AI模型革新临床实践》的专题报告。丁玉国指出,清雷科技与睡眠医学领域权威专家深入开展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数据验证,共同构建了睡眠障碍垂直大模型,能够高效、精准识别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微觉醒等多种睡眠事件,目前已在全国百余家三甲医院落地使用,为睡眠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与长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内容来源:中国财富网)

 

1.3 新疆精神卫生领域学术盛会召开,重点研讨睡眠障碍等热点话题

8月21日,2025 年新疆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开幕,本次会议为期三天。来自全国多个城市及新疆精神医学领域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以及百余位疆内基层精神医学从业者,围绕精神医学前沿成果,展开多维度、深度交流探讨。

 55.png

图片来源:会议主办方供图

本次年会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技术指导”为核心,融合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诊疗进展等多维度内容,与“2025—2027儿童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目标相契合。聚焦群众睡眠障碍需求与重点人群,兼具学术引领性与实践指导性,有力推动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内容来源:新疆网)

 

1.4 谷歌全新健康大语言模型(PH-LLM)正式发布

近日,谷歌全新健康大语言模型(PH-LLM)正式发布——一款微调Gemini的「个人睡眠和健康」模型。

 66.png

图片来源:遗传学博士Dominic Ng在社交媒体点评PH-LLM

PH-LLM将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瞬间转化为可视化的内容。 它就像一个「AI睡眠专家+健身教练」,可以全天候分析监测个人的智能手表数据。 结果发现,PH-LLM在睡眠医学考试中得分(79%)碾压医生(76%),而且在健身认证中直接把人类专家按在地上摩擦(88% vs 71%)。(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1.5 国务院: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内容来源:财联社)

 

1.6 福安康五大健康智能手表秋季新品齐发 以科技重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

8月26日,福安康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科技重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的2025 福安康秋季品牌盛典暨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围绕品牌理念、最新产品带来一场既有思想深度、又具生活温度的品牌盛宴。福安康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共有五款健康智能手表亮相,分别是血脂尿酸无创血糖健康研究及预警健康手表,和Al医疗诊断60秒心电图报告、血脂尿酸无创血糖健康智能手表,以及智能心脏健康管理心脑血管健康手表,血脂尿酸血液成分分析健康管理手表,脉冲按摩理疗健康睡眠手表。(内容来源:凤凰网科技)

 

公众号无素-2-06.png


2.1科技新产品

2.1.1可穿戴设备超越健身:Nuna推出299美元AI项链,可追踪情绪健康

数字健康科技初创公司ThingX由香港中文大学AIoT实验室孵化,并由国际研究团队支持。该公司近日发布了Nuna智能吊坠(Nuna Smart Pendant),这是一款售价299美元的项链型设备,利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将生物特征、环境因素与语音信号转化为情绪洞察。这款产品最初以“PieX”(Personal Index)为代号,起源于一个学术原型。

 77.png

图片来源:Nuna

Nuna外观如同一件极简风格的饰品,但内部搭载了先进的传感技术。设备能够在无接触的情况下监测心率变异、呼吸与微动作;语音分析功能则通过语调、语速和能量捕捉情绪变化,并借助所谓的“声纹生物标记”自然、私密地识别情绪状态。其环境感应器则能监测噪音与安静程度,帮助分析周围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例如,Nuna可以识别用户是在拥挤的咖啡馆还是安静的野餐场景中,从而提示环境对情绪健康的潜在作用。

配套的Nuna应用程序可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情绪追踪与个性化指导建议,功能包括冥想与呼吸训练、通过轻微振动进行镇静与专注提醒,以及自动记录功能,帮助用户形成情绪日志。用户可以据此发现情绪趋势、模式与触发因素。公司强调,Nuna的设计遵循“设备端隐私”原则,原始音频不会被存储或传输。(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医健网”)

 

2.1.2小米有品众筹joypal AI睡眠无感监测带:无需穿戴就能测19项数据

近日,小米有品上线了joypal AI睡眠无感监测带的众筹,定价339元,建议零售价799元。相比于传统的智能手环、手表,joypal AI睡眠无感监测带的非穿戴设计,对于老年用户更友好。

 88.png

图片来源:小米有品

可平铺于床垫下方使用,避免穿戴式设备的不适感,不影响睡眠。搭载专业级压电薄膜传感器,准确率高达1.4bpm,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睡眠时间、身体运动、睡眠质量、鼾声等19项数据,涵盖深睡、浅睡、REM(快速眼动)等睡眠周期。

 99.png

图片来源:joypal AI睡眠无感监测带

接入Deepseek AI睡眠分析,生成日/周/月睡眠报告,提供个性化改善建议,如针对入睡困难、深度睡眠不足等问题给出调整方案。

能对呼吸异常、心率过快等潜在风险发出提醒,支持多手机共享睡眠报告,方便远程关注家人健康。(内容来源:快科技)

 

2.1.3福安康脉冲按摩理疗健康睡眠手表

脉冲按摩理疗健康睡眠手表,24小时血糖监测、全天候血氧监测全天候心率监测、全天候血压监测、全天候体温监测。

 1313.png

图片来源:福安康脉冲按摩理疗健康睡眠手表

脉冲磁疗波助眠原理,采用中医针灸失眠疗法,通过脉冲磁疗对手腕部的“内关穴”进行刺激,产生舒缓压力,从而身心放松减少失眠,入睡加快。(内容来源:凤凰网科技)

 

2.2研究新发现

长期熬大夜会怎么样?Nature和子刊:线粒体疯狂开裂,变小变圆,触发全脑氧化;超过临界点,推高死亡风险,且损伤不可逆

有没有人试过——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照常起床上班?那种状态,就像大脑被迫开启了“省电模式”,无论喝多少冰美式,脑子依旧昏昏沉沉。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种熬夜成为常态,记忆力会开始掉线,免疫力逐渐塌方,甚至生命都可能被透支。大家都知道“睡眠很重要”,可科学家真正困惑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非得睡觉?为什么不能像手机一样,只要插上电源就能无限运转?

最近,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1],给出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线索:睡眠压力可能源自大脑特定神经元中线粒体的ATP过剩。换句话说,睡眠或许不仅是大脑的“放假时间”,更可能是身体能量工厂维持正常运转的“必修课”。(内容来源:梅斯医学)

 1212.png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微信图片_20241121150204.jpg


当前睡眠健康领域呈现 “跨品类融合、技术无感化、AI 深度赋能、政策与科研双驱动” 的核心趋势,行业加速从 “单一产品” 向 “全场景健康管理” 升级:

一、睡眠健康融入多品类,场景边界持续拓宽

空调(海信、TCL)、智能穿戴(手表、项链)、智能家居(监测带)等品类纷纷植入睡眠功能,打破 “睡眠产品 = 床垫 / 枕头” 的传统认知 —— 空调通过新风优化睡眠呼吸环境,穿戴设备从 “运动监测” 延伸至 “睡眠 + 情绪管理”,体现 “睡眠健康全域渗透” 的趋势,让健康管理融入日常起居。

二、非接触监测成技术主流,解决用户体验痛点

清雷科技的毫米波雷达、小米 joypal 的床垫监测带,均以 “无需穿戴” 为核心优势,规避传统手环 / 手表的佩戴不适感,尤其适配银发族、敏感人群;Nuna 项链虽为穿戴式,却以 “饰品形态 + 隐私保护” 降低使用门槛,反映技术创新从 “功能实现” 向 “体验优化” 倾斜,提升用户依从性。

三、AI 大模型重构睡眠管理,专业度超人类专家

谷歌 PH-LLM 模型、清雷睡眠障碍垂直大模型,分别从 “个人数据解读”“临床事件识别” 两个维度突破:前者将可穿戴数据转化为精准健康建议,考试得分超医生;后者实现睡眠疾病的高效筛查,落地百余家三甲医院,标志 AI 已从 “辅助工具” 升级为 “专业决策支撑”,推动睡眠管理向 “精准化、标准化” 发展。

四、政策与科研双轮驱动,行业发展有保障

国务院推动智能终端 “万物智联”,为睡眠科技(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提供政策红利;牛津大学线粒体损伤研究则从科学层面强化 “睡眠 = 健康根基” 的认知,为产品研发(如熬夜修复类功能)与健康宣教提供依据,形成 “政策促落地、科研强认知” 的良性循环。

综上,睡眠健康产业正进入 “全场景覆盖、高技术壁垒、强政策支撑” 的成熟期,未来将更聚焦 “无感体验 + AI 决策 + 全域融合”,让睡眠管理成为全民健康的 “基础底盘”。



本文编辑:Mark,文章首发于新睡眠Keesleep平台,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为整理编辑,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