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科普文章】失眠≠睡不着!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睡眠真的出问题了
2025-08-06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48.5%的成年人正经历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睡眠困扰,其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令人担忧的是,仅约20%的失眠患者会主动就医,大多数人都认为“睡不着”不是病。

12.png


01 失眠的医学定义


医学上的失眠有明确诊断标准,不是所有睡不着都叫失眠。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当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时,才达到医学意义上的失眠:

1. 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 夜间醒来次数≥2次

3. 比预期提前醒来2小时以上

4. 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这些症状每周出现3次及以上,并持续至少3个月,才能被诊断为慢性失眠症。


02 “偶尔睡不好” vs “病理性失眠”:关键区别


偶尔睡不好:通常由临时压力、环境改变或情绪波动引起,持续时间短(几天到一周),生活恢复常态后睡眠自然改善。

病理性失眠:则是由各种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常见原因包括:

精神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占失眠原因的40%以上)

身体疾病:慢性疼痛、甲亢、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含咖啡因饮料等

病理性失眠最危险的特征是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每晚睡前就开始担心睡不好,这种担心让焦虑情绪升高,反而更睡不着。久而久之,即使最初诱因消失,失眠仍会持续。

13.png


03 五个信号警示:你的睡眠真的出问题了


1. 入睡像“闯关”,30分钟是红线

当你在合适的环境下连续多日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就是第一个警报。

2. 夜间频繁“打卡”,醒来≥2次

夜间醒来2次及以上且难以再次入睡,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要特别警惕。73.7%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却不知可能是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3. 早醒2小时,且无法再睡

如果你比预期提前2小时以上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需要特别注意。早醒现象常与抑郁症相关。

4. 白天功能受损,精力不足

即使睡眠时间“达标”,第二天仍出现明显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或工作失误增多,说明睡眠质量有问题。

5. 喂养"好菌"的超级食物

当上述问题每周出现3天以上,并持续3个月,就达到慢性失眠标准,需要专业干预。

14.png


04 科学应对:别让失眠“偷走”健康


短期失眠(<3个月)

建立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18-22℃)

睡前一小时避免蓝光:放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下午4点后避免摄入咖啡因

慢性失眠(>3个月)

认知行为疗法(CBT-I):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80%

合理运动:有氧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效果显著

专业评估:到睡眠门诊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排除器质性疾病




原标题:【科普文章】失眠≠睡不着!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睡眠真的出问题了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睡眠100(ID:gh_742cbf879b64),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