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突破“卡脖子”难题 关键核心技术参数达国际标准 湖北民大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智能睡眠监测系统 即将投入市场化运用
2025-05-14

75.png

5月12日,深圳市泽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高新区代表团就智能化多导睡眠监测系统项目深度合作达成意向协议,推动技术转化,标志着这一由湖北民族大学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系统迈出市场化运用关键一步。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是国际睡眠研究界公认的诊断睡眠障碍疾病“金标准”。长期以来,因无法突破主动屏蔽技术、自适应滤波算法等关键技术,国内高端多导睡眠监测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一套设备近百万元,许多睡眠障碍患者因经济负担放弃诊疗。

“不能让老百姓用不起好设备,更不能让医疗命脉受制于人。”2019年,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芯”创实验室成立张富清青年科研突击队,从心电、血氧监测起步,向睡眠医学更深领域探索。

多导睡眠监测需同步采集脑电、眼动、肌电、呼吸、血氧和体位等10余项参数,技术门槛高。“微弱的干扰可能导致数据失真,误诊风险陡增。”团队负责人徐建带领成员扎根实验室,从芯片选型到电路布局,反复修改100多次。

最终,团队突破主动屏蔽技术和自适应滤波算法等关键技术瓶颈,将噪声电平压降至1.493μV,核心技术参数比国际1.5μV标准还低。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算法能自动完成睡眠分析、呼吸事件识别等核心任务,将睡眠报告分析效率提升50%,准确率达92.3%,实现了从单一参数监测到多模态智能分析的跨越。

2022年,初代样机多导睡眠测量仪诞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临床测试后,系统“快速生成含风险预警的全面报告”优势获高度认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静证实:“该测量仪极大简化了诊疗流程,为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节省了大量时间。”

2023年,团队创立深圳市泽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开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冲刺。2024年5月,该多导睡眠测量仪通过国家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今年4月24日,该测量仪获得生产许可证。

截至目前,该智能化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国家专利10项。与国外品牌相比,该系统成本降低了35%,且定制化的中文报告系统更贴合国内诊疗需求。

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钱楷教授表示,该成果是学校“产学研用”新工科改革的里程碑,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了“湖北方案”。



原标题:突破“卡脖子”难题 关键核心技术参数达国际标准 湖北民大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智能睡眠监测系统 即将投入市场化运用

本文来源:恩施日报,作者:谭琼辉、周艳丽,转载于恩施新闻网,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0
/800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