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世界睡眠日在即,Sleep Research邀您关注睡眠健康
2025-03-21
往期回顾

3.14至3.21是世界睡眠日主题宣传周。该活动由世界睡眠协会提出,旨在呼吁并关注与睡眠相关的重要问题,通过更好的睡眠障碍预防和管理,减少睡眠问题对社会的负担。

本期我们精选了Sleep Research 中最新发表的综述与原创性研究,邀请您共话睡眠健康。


综述


1.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 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Tong Feng, Qiong Ou)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亚型,其特点包括打鼾、夜间睡眠障碍和过度白天嗜睡等症状。OSAHS的定义是睡眠期间反复发生上呼吸道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这些发作会导致间歇性的夜间低氧和睡眠碎片化,进而引发交感神经激活、氧化应激和全身性炎症,最终导致多个身体系统的慢性损害。OSAHS显著增加多种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在中国,估计约有1.76亿人患有OSAHS,其中约6,000万人患有中度至重度OSAHS。本论文回顾了OSAHS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的演变以及OSAHS与代谢综合症(MetS)之间的关联,重点强调OSAHS患者中代谢综合症的高患病率。通过横断面分析、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本文探讨了OSAHS与MetS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并提出了改善这些代谢异常的治疗策略,包括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和体重管理。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2. Prognosis of OSA-COPD overlap syndrome: A matter of concern | OSA-COPD重叠综合征的预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Shujuan Wu, Xu Liu, Wuriliga Yue, Ke Hu)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重叠综合征(OVS)的影响不容忽视。上呼吸道阻力增加、全身性炎症反应以及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是OVS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与单独的COPD或OSA相比,患有OVS的患者白天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更为严重,导致COPD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因此,OVS患者经历了更高的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同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持续正压呼吸(CPAP)治疗可以改善OVS患者的氧合和肺功能,并降低COPD加重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然而,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表明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依从性监测。此外,当前关于OVS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评估不同表型患者的疾病预后,并建立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指南,以优化OVS患者的临床管理。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irst-night effect in polysomnography studies | 首夜效应在多导睡眠监测中的研究进展(Yuting Zhang, Kun Chen, Yunxia Xu, Huijuan Wu)


首夜效应(FNE)是睡眠监测中常见的现象,它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包括首夜效应和反向首夜效应。FNE的特点是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等表现。FNE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主要与由环境引起的急性压力以及焦虑水平升高相关。FNE在不同年龄组和遗传易感性个体中表现和影响各异,理解这些因素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标准化多导睡眠监测(PSG)实践和提高睡眠障碍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4. What can we do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in China? | 我们能为中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做些什么?(Ranxu Zhang, Qiong Ou)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表现为症状、睡眠多导图参数等方面的多样性。研究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作为单一指标无法反映其异质性,需要更加个性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然而,不同种族和地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当地人群的特点。中西方在形态特征、日常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仍然较为稀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中国人群OSA研究的进展,为未来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原创性研究


5. Effects of partial sleep deprivation on arterial vasculatur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 部分睡眠剥夺对大学生动脉血管的影响(Vânia Freitas, Clara Rocha, Helder Santos)


目标:研究部分睡眠剥夺是否会导致健康大学生的血管变化。

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方法:本研究涉及18名年轻健康的大学生,研究开始时,他们被要求按照该年龄组的推荐睡眠时间进行连续三晚的睡眠。在研究的第四晚,参与者仅睡了最多5小时,随后几晚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评估内容包括颈动脉评估、流介导扩张(FMD)和血压(BP)监测。在这8天的研究期间,参与者在日常活动中使用活动监测仪(Actigraphy)。

结果:部分睡眠剥夺导致了颈总动脉(CCA)血压的降低,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经过一晚的部分睡眠剥夺后,参与者的峰值收缩速率显著增加,颈总动脉的收缩期直径显著减小。然而,随着连续几晚的睡眠剥夺,收缩期速度恢复到与对照组相似的值。

结论:该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会出现心血管参数的突然变化,这与增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和高血压的风险一致。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6. Unveiling the subconscious: How sexual dreams reflect and intensify mental problems | 揭示潜意识:性梦如何反映并加剧心理问题(Emmanuel Eroume A. Egom, Teko Blaise Mbah, Suzanne Adolphine Soppi Ebango, Bernadette Sandrine Lema)


背景:性梦是人类经历中一个较少被探索的领域,特别是在其普遍性、频率以及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潜在关系方面。了解这一相互作用可能为梦境内容的心理和生理效应提供新的见解。

目标:调查有无心理健康诊断的人群中性梦的普遍性、频率及其影响,评估性梦频率、梦后症状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使用在线问卷对301名自我认同为女性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问卷评估了性梦的频率和内容,以及梦后的症状,如焦虑、心率增加和肌肉紧张,分析并检验性梦频率、心理健康诊断与梦后症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99.67%的参与者报告经历过性梦,其中45.2%的人认为性梦频繁。性梦频繁与心理健康诊断之间存在显著关联(OR = 1.83, p = 0.018)。虽然焦虑和身体紧张等梦后症状常见,但它们与心理健康治疗的相关性较弱且统计学上不显著(p = 0.061)。

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频繁的性梦可能作为一种心理压力的指示器,尤其是在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中。然而,梦后症状与心理健康治疗之间的弱相关性突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关联背后的机制。

结论:频繁的性梦可能为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将梦境模式纳入心理健康评估可能有助于增强临床理解和干预。需要进一步涉及不同人群和实验方法的研究,以深入探讨这些关系及其更广泛的影响。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期刊简介


22.png

Sleep Research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睡眠研究会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主办,Wiley合作出版的Open Access英文季刊,是国内睡眠领域的第一本英文期刊,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亚洲睡眠医学会副主席黄志力担任主编,并已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高起点新刊项目。期刊致力于发表基础、转化、临床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睡眠研究方面高质量和创新性的发现,包括但不限于在基因和分子、细胞、神经回路、系统、行为和结果、药物和方法等各个层面开展的研究。我们竭诚欢迎您的关注与投稿:

投稿与作者指南: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page/journal/29944155/homepage/author-guidelines

期刊主页: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9944155

联系方式:sleepresearch@sleepres.cn




原标题:Sleep Research 第一期文章正式上线,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Wiley威立(ID:wileychina),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